| 
  
    | 
      
        |  |  
        |  |  
        |  |  
        | 
            
              |  | 联 系 人:张先生 陈女士 技术咨询:15851070333
 电  话:0515-88632555
 传  真:0515-88632777
 网  址:www.jshh111.com
 地  址: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大厦附楼三楼
 |  |  |  
        |  |  |  | 
      
        | 技术文章 |  
        | 
          
            |  | 
                
                  | 
                        
                          |  |  
                          | 2017-8-1 点击次数:[1984] |  
                          |  |  
                          |  |  
                          |  |  
                          |  |  
                          | 相比较旋挖桩,预应力管桩在成本和效率上存在一定优势,然而施工过程发现,预应力管桩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 1) 桩身倾斜及桩位偏移。由于填土层中存在大块混凝土建渣以及原建筑遗留的基础桩,锤桩机施工过程中桩位偏移严重,基坑开挖后观察到部分桩位逼近地下室边线对后期地下室外墙的施工产生一定影响。即使锤桩过程中配备桩身垂直度观测仪器,在现有地质条件下也很难保证桩身垂直度和桩位。( 2) 挤土效应。桩位靠近职工宿舍,施工过程中,由于强烈的锤击震动以及挤土效应,使得路面隆起,职工宿舍部分墙面开裂。( 3) 嵌入度不够。按照设计方案中桩长为10 ~ 11 米,施工过程中一般桩长达到8. 0 ~ 9. 0 米时,就已经达到贯入度设计要求。预应力管桩的入土深度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4) 超出规范。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支护桩桩间距应小于等于2 倍桩心距,该项目中设计方案设置的直径600mm 的预应力管桩桩心距为1. 5m,所以预应力管桩支护并不适应于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也不能套用规程进行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