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联 系 人:张先生 陈女士
技术咨询:15851070333
电 话:0515-88632555
传 真:0515-88632777
网 址:www.jshh111.com
地 址: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大厦附楼三楼 |
|
|
|
|
|
技术文章 |
|
|
2015-12-16 点击次数:[792] |
|
|
|
|
由于我国“缺油、少气、多煤”的自然资源特点,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供应模式必将在相当长时间维持不变。另外,我国还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只有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因此,除部分南方和海滨地区可以采用直流冷却方式外,大部分地区火力发电厂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冷却方式,但在北方缺水地区,采用更节水的空冷方式。当采用间接空冷方式时,也需要建设大型的自然通风间接空塔。 我国冷却塔技术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图 1)。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比利时哈蒙公司(HAMON)冷却塔的设计技术,并开发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电脑辅助计算和绘图程序,促进了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在中国的广泛应用。 据估计,全国有超过1000座大小不等的冷却塔,其中绝大部分为常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中国的第一座自然通风冷却塔于1936 年建于抚顺发电厂,塔高50m,淋水面积1000m2。随着我国一大批超超临界百万机组电厂的建设,超大型冷却塔(淋水面积超过10000m2)的应用开始在国内逐步出现。正在研究的内陆核电站淋水面积将达到18000m2以上,高度超过200m。随着超大型冷却塔的研究和设计的深入,预示着我国的冷却塔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
|
|
|
|
|
|